2010年2月5日星期五

改變是大腦的天性

好書推薦--改變是大腦的天性



一部分書裡的理論,讓大家了解一下:

每個人都有一些比較弱的大腦功能,這個以大腦可塑性為基礎的技術可以幫助很多的人,我們的弱點若能強化,對事業會有很大的幫助,因為大部分的事業都需要用到多種大腦功能。

有經過訓練或刺激的神經元不但細胞體大小增加,還增加百分之二十五的分枝,同時他與別的神經元連接和血流量的支援都有增加,這個改變到晚年還是可以發生,雖然不會像年輕動物發展的那麼快,這個現象目前在所有測試過的動物身上都能看見。對人來說,利用死後切片可以看到教育增加神經元的樹狀突和軸突,使大腦的體積和皮質厚度增加,大腦像肌肉一樣,可以透過練習而增長並不只是一個比喻。

當大腦正在分配處理的資源時,大腦地圖遵循的法則是競爭。資源不足時,大家會搶珍貴的資源,用進廢退是唯一的法則。假若你停止使用心智技術,我們不但會忘記如何去運用它,連它在大腦地圖上的空間也會被我們常用的技術搶走。這可以解釋學習第二語言的困難,以及壞習慣為什麼那麼難戒掉,這也是為什麼童年的教育如此重要--最好一開始就做對,不要等到壞習慣已經坐大,有競爭優勢了再想拔除它。

雖然某種動物會有某種特定的大腦地圖,但從來沒有兩隻同種的動物的地圖是一模一樣的,大腦地圖是一直不斷的改變的,可以改變它的疆域和地點,即使到了成年。大腦的可塑性令人看到神經病理學及精神醫學上的治療潛力。

神經元經過訓練後,可以變得更精確,以及更有效率,神經元經過訓練後,可以變得更精確,以及更有效率,這表示我們思考速度是有彈性的。通常思考速度跟智慧很有關係,智力測驗就像生命一樣,除了測量你是否答對答案,也看你花多少時間答對它,而更快速的反應,也會得到更強的訊號,這在大腦裡產生的作用就更大。另外,實驗結果顯示,唯有當全神貫注的做一件事情時,長久的改變效果才會出現。

當年紀漸長,記憶力衰退的原因是因為大腦的注意力系統正逐漸的萎縮退化,與可塑性有關的基底神經核也是,這讓我們口語不流暢,負責神經元無法協調同步發射,快速的送出強有力訊號,模糊輸入後只好模糊輸出,此時就像語言障礙的孩子一樣,有著「雜亂的大腦」。

童年時期,一直到青年時期,我們都是在密集的學習新的技術和能力,漸漸的,當我們步入中年,用的都是已經熟練的技術和能力,駕輕就熟。中年時期,我們可能還是認為自己很活耀、很年輕,傾向欺騙自己還是像以前一樣學習,事實上我們很少去做需要全神貫注學習的工作,很少去學習新的詞彙和技術,持續在用著已經熟練的技能,這並不是學習。當到了七十歲的時候,已經有幾十年的時間沒有系統化去動用調節可塑性的系統了。

學習新的語言是必須全神貫注,這會啟動可塑性的控制系統,使系統保持良好狀態,增進並維持記憶的能力。任何需要全神貫注的事都對活化系統有利,當可塑性的控制系統持續被刺激,使它一直分泌乙醯膽鹼和多巴胺,這不但使你有新的記憶,同時使你能輕易的活化系統並保存舊的。我們可以在老年的大腦裡看到年輕大腦中的每一件事情,只要這個人可以集中注意力忍受有人認為相關無聊的過程....

書裡有趣的理論很多,也不可能一一整理出來,在有趣的種種研究及說明之後,最後作者提醒我們:我們必須了解可塑性及理念的進步,和人類的彈性與僵化都有關係。在理論上人類可以無止境的改善自己,在執行面卻有其黑暗的一面。當我們談及大腦的可塑性時,即使了解大腦的彈性,但彈性到完美還有很大的落差;另一方面可塑性對人性也有著不規範的兩種效應,是許多僵硬、固化、不可改變行為的原因,它與人類的彈性也是僵化都有關係,完全取決於你自己如何栽培及耕耘。

沒有留言: